
那么,魚為什么檢測結果會呈陽性?這樣的魚到底還能不能放心食用?一起來聽專家為您答疑解惑!
“新冠病毒抗原檢測,檢測的是新冠病毒膜外的蛋白,如果給魚進行該測試后結果呈陽性,那么就說明這條魚可能被新冠病毒污染了或者是出現了假陽性。”湖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陳純琪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采購的魚在捕撈、宰殺、運輸等各個環節,如果與新冠病毒感染者有過密切接觸,魚就有可能被新冠病毒所污染,但新冠病毒不可能感染魚類。
“細胞表面有一系列受體,新冠病毒可以利用這些受體附著在細胞上,ACE2受體就是其中之一。”陳純琪進一步解釋道,魚或者其他海鮮,它們都屬于低等的非哺乳類動物,盡管它們也有ACE2受體,但其與高等哺乳動物的ACE2受體在結構上存在很大的差異。而新冠病毒和魚的ACE2受體不會結合,因此魚類不可能會被感染,目前也沒有新冠病毒感染魚類的報道。
目前,有研究實驗證明,老鼠的ACE2受體可以與變異新冠病毒奧密克戎毒株結合,除此之外還有關于水貂被感染新冠病毒的報道。早前,國家衛健委疾病預防控制專家委員會委員盧洪州在接受中央電視臺采訪時明確指出:“人在感染(新冠病毒)以后,把病毒傳給了寵物狗、貓,已經有了個案報道。”
不論是新冠病毒抗原檢測還是核酸檢測,檢測結果只能證明被測樣本上有新冠病毒的膜外蛋白或者新冠病毒內的核酸。很多時候新冠病毒在空氣中暴露久了,雖然病毒表面膜蛋白和內部核酸還在,可以通過抗原檢測和核酸檢測出來,但是病毒已經失活,沒有感染能力了。
從目前掌握的證據來看,感染新冠病毒的主要途徑為:直接接觸了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呼吸道飛沫,或者手部接觸了被新冠病毒感染者污染的物體,再由沾染病毒的手觸摸了眼睛、口腔或者鼻腔黏膜。
為了降低新冠病毒傳播風險,陳純琪建議公眾盡量不要直接用手接觸生魚生肉,在對該類食物進行處理前,可以先對其進行酒精消殺,處理前后要洗手、戴口罩。同時,要做到生熟案板分開,食物在食用前要煮熟煮透,水果則要去皮食用。
“不過,大家也不必過分恐慌。即使有部分病毒還有感染能力,在處理食物的時候只要做好防護,將其清洗、煮熟后就可以放心食用。”陳純琪說。
據了解,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馮錄召曾表示,目前還沒有發現通過食用食物,包括海鮮產品,經過人體消化道感染新冠病毒的證據。
實際上,抗原檢測試劑盒說明書里明確了測試對象是人體樣本,如鼻拭子,而不是魚鰓部等其他樣本。“普通居民日常需按照新冠病毒抗原檢測產品說明書上的操作流程進行檢測。病毒污染不同于環境污染,大家沒必要像進行環境樣品檢測那樣,對每樣食品都逐一進行檢測。”陳純琪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