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二月二,龍抬頭,又稱春耕節、農事節、青龍節、春龍節等,是中國民間一個“敬龍祈雨”的傳統節日。
民俗傳說
傳說武則天廢唐立周稱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龍王三年不下雨。龍王不忍生靈涂炭,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便將龍王打出天宮,壓于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龍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禱,最后感動了玉皇大帝,于二月初二將龍王釋放,于是便有了“二月二,龍抬頭”之說。
名稱由來
“龍抬頭”源于自然天象崇拜,與上古時代人們對星辰運行的認識以及農耕文化有關。古代天文學方面,中國古代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斷季節,每到春分以后,黃昏時“龍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故稱“龍抬頭”。
二月二·春耕之始
二月二日龍抬頭,萬物復蘇雨似油。年年角宿光明亮,歲歲如意大豐收。
在農耕文化中,“龍抬頭”標示著陽氣生發,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春耕由此開始。自古以來人們亦將龍抬頭日作為一個祈求風調雨順、驅邪攘災、納祥轉運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