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悉,在第一季的陶器、玉器、青銅器之外,第二季也新增了漆器、石刻、簡牘、織錦等文物類型。本季以“超級連接,超越想象”為主題,講述戰國至秦漢時期的25件文物,并將繼續采取與觀眾平視交流的姿態,讓國寶活起來。
文物“開口”講故事
“九九乘法口訣”最早出現在哪里?秦始皇留下了怎樣的痕跡?戰國時代有怎樣的“風土人情”?漆盤上的“喵星人”怎樣與一個女人的命運產生交織?“王者之音”曾侯乙編鐘到底有怎樣的時代回響?這些疑問都將在7月23日播出的《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二季中得到解答。
年初,《如果國寶會說話》多組文案海報走紅網絡?;顫姷漠嬶L,出人意表的“腦洞”,讓這些“反差萌”的文物海報,一時間成為大眾喜聞樂道的轉發“爆款”。與第一季相比,第二季海報“皮一下”之后更耐人尋味,仍是端莊間擋不住滿溢的調皮和激萌。
這一季海報設計暗埋了很多“畫里話”:看似調皮又簡短的文案,其實是不止于萌的文物內涵表達。
曾侯乙編鐘:眉眼盛滿盈盈笑意,圈圈抬頭紋漾成歡樂的曲線,擊鼓說唱俑側身抬手比出了一個“C位”;四平八穩一臉“鐵青”的曾侯乙編鐘忍不住要“發言”:“Duang~~~”
雙頭鎮墓獸:飛揚的四只麋鹿角向外生長,“我頭上有犄角”透露著木雕雙頭鎮墓獸心藏“小秘密”的狡黠;恬靜優雅、執燈跽坐的西漢宮女,“照著你”隱隱間是王朝的霸氣。
長信宮燈:這時候,戰國商鞅方升表示不服:“我就是標準”;另一邊帝國戰士跪射俑曲腿蹲踞穩若磐石,用姿態訴說著“放低自己”的謙卑……
戰國商鞅方升:看上去貌不驚人的商鞅方升,敢說“我就是標準”,是因為它見證了秦一統六國時對度量衡的統一,承載了天下度量的“標準”。
擊鼓說唱俑:來自于東漢比“C位”的擊鼓說唱俑,則暗示了它當時的身份:古代以樂舞諧戲為業的藝人。
長毋相忘銀帶鉤:一對“長毋相忘”銀代鉤的“勿相忘”,則是寄托永不相忘的愛情信物……相對于第一季,第二季好玩之余的耐人尋味,很多答案恐怕都要到節目中去找了。
新視角微表達
第二季展示的國寶,從思想、文化、科技等多個方面對文明進行了展示,以更加包容、大氣的視野和態度解讀中華文明。
相比第一季,《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二季有三方面突破:一是文物選取范圍進一步擴大,文物類型更加豐富。新增了漆器、石刻、簡牘、織錦等文物類型,反映了戰國至秦漢時期生產力的發展變化。
二是與文博單位合作更加緊密,更加貼近文物考古專業學術前沿。共有來自全國50多家博物館參與支持拍攝。
三是進一步加大了新技術的應用,如高精三維數字掃描、高清平面信息采集、多光影采錄技術、表面微痕提取技術、數字拓片、數字線圖、多光譜采集等,突破了傳統攝影的視角束縛,強調文物本體信息,呈現出更豐富的動畫演示。
“反差萌”吸引青少年
“眼睛如同彎月,笑容蓄滿一池秋水,兩顆凸出的蘋果肌,仿佛熟透的冬棗,構成我可愛的面容……”這段生動活潑的文字,是節目第二季中介紹擊鼓說唱俑時的旁白。
“萌”是《如果國寶會說話》最大的亮點之一。節目第一季的粉絲中,不乏“90后”“00后”青少年學子,而第二季的創新,就是以更加貼近大眾的年輕化表達,吸引更多觀眾尤其是青少年觀眾關注文物里的中國,激發他們對于中華文明的探索欲望。